正確認識和解決當前中學生的厭學心理問題,是實施素質教育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。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,作為班主任,如何使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,尋求心理健康,以更積極的心態(tài)投入學習和生活,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張沉重試卷,同時,也是家長及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一、首先要分析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:一是沒有正確的學習目的,基礎知識差,成績跟不上;二是學業(yè)負擔過重,尤其是面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,一算時間屈指可數(shù),而自己卻所知有限,又不知從何做起,于是產生逆反心理。對學習也越來越感到厭倦;三是受校外娛樂場所如電子游戲室、網吧等影響,使貪玩的學生學習分心;四是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,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;五是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,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(chuàng)傷,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。
二、解決厭學心理的對策:
1、強化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。
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,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,著重抓好如下幾個具體方面的教育:(1)學習是自身發(fā)展和完善的需要。在當前科技迅猛發(fā)展的形勢下,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,就不可能掌握現(xiàn)代科學知識,不僅不能為經濟的發(fā)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,而且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。(2)學習是社會發(fā)展的客觀要求。現(xiàn)在的社會是信息社會,新時代的發(fā)展,客觀上要求人們具有更高的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。因此,只有不斷努力學習,才能符合社會發(fā)展的要求。(3)學習是公民應盡的義務,是立國,強國的需要。(4)榜樣教育、愛國主義和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教育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,它對吸引學生注意力,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。學生如果具有愛國之情,報國之志,有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,就會為振興中華而讀書。
2、班主任要重視在學校的過程教育。
(1)班主任要加強和厭學學生溝通。在課余時間到班級和厭學學生聊聊天,也可以用“寫隨筆”的方式和學生交流。 “咫尺傳書,自有妙用”。只要能走進厭學的學生心里,才能真正地幫助他們。(2)多給厭學學生關懷和激勵,不斷給他們打氣。鼓勵學生:既然選擇了泥濘,我們就要風雨兼程。“勝固欣然,敗亦可喜;執(zhí)著前行,風雨無懼。”“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。”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情感教學,以情育情,以情引情,以情換情,就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熱情。(3)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。盡量做到公正公平,學生的心是敏感的。對成績好的學生和暫時落后的學生要一視同仁,決不能偏心,或者給學生造成偏心的印象。(4)及時給予厭學學生表揚和肯定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·詹姆士說過: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。前蘇聯(lián)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: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(yōu)點的地方,學生才能產生上進心。(5)激發(fā)、培養(yǎng)厭學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給厭學學生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,讓他們在自己的努力過程中體會快樂,體會被尊重,從而產生自信和自尊,才能使他們嚴于律己,勤奮學習。(6)對于厭學學生的作業(yè)布置要適度,體現(xiàn)能力培養(yǎng),要多檢查,指導厭學者的作業(yè),使他們感覺到平等觀念,感受到老師的慈愛,促進他們好學上進。在學法上多指導,交給學生學習“鑰匙”,克服學習的盲目性,提高自學能力,誘發(fā)學習的學習興趣。
3、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。
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(yǎng)學生積極的學習態(tài)度十分重要。家長要營造和睦的家庭環(huán)境,盡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(chuàng)傷,因為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,也是最強烈的。為此,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,多些與家長溝通,使雙方的信息及時得到反饋,發(fā)現(xiàn)學生有厭學等情緒,班主任應及時進行心理誘導。
我相信,班主任耕耘的田地是心靈,收獲的果實是文明,所以就要想盡一切辦法,與學生心靈溝通,人格共榮,智慧對接,理想共鳴,情感共振,希望共升,燃燒激情,點亮心燈!